变革—社会发展之路——读《浩荡两千年》有感

发布时间:2014-02-19 作者:张福荣 来源:福建分企业 【字号:

  编者按: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有效提升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持续增强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的要务。路桥企业在顺利度过初创期后,企业组织就及时将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切实推动起来。读书活动作为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抓手,于2010年初就在企业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企业员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及理论修养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不仅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对企业运作规律认识更加深刻,思想境界也得到同步提升。这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性推动作用。几年来,企业员工撰写了大量读书心得,其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极具思想性和可读性。值此,特推出“‘阅’动路桥”读书心得系列专栏报道,陆续展示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汤明博士在2011年股份企业基础设施培训会做的《源于中国 融入世界》---对中国中央企业的思考与探索主题演讲中,在关于中央企业的思考中引用了一位名人的话“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客观者,无以处理微观;不知人性者,无以驾驭金钱”,深刻阐述了企业的经营必须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约束条件和客户需求三大因素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因势而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这三大变化日益凸显,我国企业传统的生存模式已越来越难以为继,需要尽快通过升级转型真正走上一条高质量的稳步增长道路。
  抱着学习了解中国企业产生发展历史的想法,在路桥企业党委推荐的读书活动书籍中,我率先打开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的《浩荡两千年》。它讲诉了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的企业史,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本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吴晓波的文字有种无形的力量,似乎总能带动阅读者进入一种状态,引出一种情绪,面对作者笔下的世界,那是一种感慨与激荡同时迸发的情绪,加之人物的细节描写,极易令人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呼应。书中不仅梳理了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梳理了相关的学术研究结果。这样的梳理当然可贵,只是也因此缺乏更深厚的解析,或者说这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所有的感受都在字里行间。但就我看来,这本书从主体思路所阐述的想法来说应该可以理解为---变革,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而内部团结困难的齐国如何才能称霸于诸侯之林?齐桓公启用在继承大统战争中欲置其于死地的仇人管仲进行改革,在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有四民分业、贸易兴国和盐铁专营。从而让齐国走上经济强国、政治强国之路。作者评述“管仲是中国最早的中央集权主义实践者,在放活微观的同时,他十分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制,而其手段是从财政、税收和价格三方面入手。在这个意义上,管仲实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大变法”。
  在周王朝的诸侯国里,秦原本是一个偏远、落后的游牧小国。和齐、晋、鲁等相比,秦的历史要短300多年。秦孝公执政期间,商鞅以霸道之术打动他,实施了农耕、户籍、军爵确立了“农战”国策之后,“推行了土地改革、统一度量衡和推广郡县制度。三轮变法,前后长达十余年,循序渐进,丝丝相扣。他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在经济模式上则体现为“命令型计划经济”。虽然商鞅在孝公驾崩后被处以车裂的极刑,然强秦仍继续推行其代表国家建立的制度。
  汉武帝登基后,内政外交均采取了强硬政策。而这些强硬政策的背后,自然需要经济的强力支持。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应时出现——桑弘羊。桑弘羊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是一个算术天才。为了辅助汉武帝解决财政问题,从产业、流通、税收和货币四个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本质是国营替代民营,获取专营收入。这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国退民进,在后来历朝历代以及当今社会,但凡国家为了紧缩财政实行重大变革,往往都会实行国进民退,并屡试不爽。在协助汉武帝实现中国第一个盛世后,随着汉武帝的离世,桑弘羊的命运可想而知,75岁的时候被以谋反的罪名灭族。
  在随后的历史演变中,乱世也罢,盛世也罢,国力兴衰,始终没有脱离以农本社会的维持封建君主集权的模式。在任意一个朝代的兴盛过程中,必然会带动商业的发展。而随着王朝的没落,商业发展往往也会深受其害。到了明清,随着帝国思想的蔓延,闭关锁国、小农经济日趋成为主流。商业的发展和政治联系更加密切。在中国以后的发展中,经济一直是政治发展、文化繁荣的强心剂。但是为何中国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没有实现再次的伟大复兴?社会制度使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生产力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决定者和推动力来进行研究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仍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穷究近2000年的封建历史来看,中国之经济模式均为基于农本思想上的中央集权之上的经济治理模式,无论是开放型的自由商业模式还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始终为迅速提高国家生产能力和财政能力,对外可以与最强大的敌人进行交战,在内可以建成规模空前的大型工厂,但就长期发展而言,必然在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方面造成影响,导致社会机能的退化,结果是“一世而盛,一世而衰,始皇如此,武帝如此,后世历代政权往往踯躅于此,兴盛和衰落也由此而生,此景,两千年以降未曾稍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农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从而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这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五”计划始于1953年。1960年冬,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当时经济上“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违背了生产力落后的现实状况。1956—1965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这一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比例失调,重工业发展迅速。经过文革的痛苦历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4年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来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世界感知中国的贡献——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日益成为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建设性参与者,更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世界500强排行榜中,2002年上榜的中国企业只有13家,而今总数超过日本,仅居美国之后。 十年来,标志“崛起”的数据和事件数不胜数。十年崛起,中国展现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惊人速度和进度。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过去十年国际风云依旧跌宕起伏,但是中国巨轮始终朝着正确方向乘风破浪。党中央因势利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取得的辉煌成就,世界开始聆听中国有关世界经济体系建设的主张——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世界进一步领略中国对全球发展事业的重大责任感和对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思考。我们满怀信心地阔步走向世界。
    中国水电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随同共和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步伐成长并取得大踏步迈进。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治国策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期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习近平强调,“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他就此提出5点意见。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顶层设计,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必将迎来祖国强大的复兴!
  我相信,现在我们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优良了,基础越来越好了,方法也越来越对路了,电建集团和水电股份企业、水电路桥企业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