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真情真意帮扶 真金白银投入——集团定点扶贫大理剑川县侧记

发布时间:2016-09-13 作者:倪元景文/图 来源:水电十四局 【字号: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山区扶贫攻坚片区县。2003年,中国电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召,在剑川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定点帮扶工作。13年来,电建集团结合自身电力建设的优势,通过真情真意的帮扶,真金白银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剑川县经济的发展,与剑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8月23日,电建集团(股份)企业在昆明召开扶贫工作专项会议,强调集团企业在扶贫工作中要把握“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三个重点环节,将中央“精准扶贫”要求做实做细。

8月24日,集团党委书记马宗林、副总经理李跃平一行亲临剑川马登镇、老君山镇调研,提出集团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当地实际,持续发力,和剑川百姓一道,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

教育,唤醒脱贫之志

扶贫先扶智,致富先致心,教育是隔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最好方式。强了教育,儿童才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青壮年才能够有生存的本领,一个地区才能跳出“贫困的怪圈”,扶贫才能精准发力,真正扶到“点”上。中国电建深知精深扶贫的重要性,在扶贫工作中一直努力去寻找扶贫与教育的结合点,从根上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心态,改变“扶不起”的现状。

剑川县马登乡新华村有2049名村民,但是只有一所上世纪50年代群众集资建设的土木结构的小学,年代久远又缺乏维护,学校出现大面积危房。在这样的教室中上课,师生的人身安全随时受到威胁。再加上缺乏图书室、实验室等教育配套用房,发展教育根本就无从谈起。2014年,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中国电建秉承“事耀民生,业润社会”的企业责任,出资125万元,重建了新华小学综合楼,校门、围墙、食堂、球场随后也拔地而起,一座崭新的新华小学呈现在村民的眼前。新华小学综合楼的落成,极大改善了新华小学的办学条件,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安心学习,老师们搬进了崭新的宿舍。

马宗林一行在新华电建希望小学门前合影

从2003年至2012年,中国电建先后捐赠170余万元,援建了剑川金华镇文榜村、甸南镇回龙村、羊岑乡六联村、马登镇东华村和弥沙乡中心小学共5所希望小学,有力地推动了剑川教育事业的发展。

如果说教育是一个地区的未来,那么职业培训就是一个地区的当下。青壮年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能否掌握一技之长,是一个家庭能否获得持续性经济来源的关键,也是一个地区脱贫致富的命门。中国电建,作为一个建筑类企业,利用自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积极吸收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十二五”时期,电建集团安排定点扶贫县人员参加培训60人次,通过在清华大学举办投资管理高级研修班,帮助培养基层干部,共计吸收贫困地就业人数356人。支援西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时,中国电建除了出资金、建电站,还积极在当地培训电站的运行管理人员,改“输血”为“造血”,让当地人参与到当地的扶贫建设中,使当地青壮年掌握了能够生存发展的一技之长。

电力,照亮生活之路

电力,是现代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但是在剑川县马登镇、沙溪镇的偏远山区,由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至今仍有58户彝族和傈僳族同胞过着“刀耕火种”的无电、少电生活。电建集团深知电力对于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2013年,集团出资100万元,在剑川实施太阳能光伏产品电网延伸改造工程。施工中,电建集团克服施工战线长、交通不便、材料倒运困难等难题,合理配置资源,协调组织好施工,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为马登镇、沙溪镇贫困山区58户无电贫困户解决了多年来生产生活用电难问题。

剑川县太阳能光伏产品电网延伸改造工程只是中国电建“电力扶贫”的一个缩影。在西藏,中国电建积极参与和谋划西藏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支援无电地区边坝县边坝镇水电站和洛隆县新荣水电站电力建设,在昌都地区援建三个电力产品,共投资约2亿多元,使昌都10万多居民受益,缓解了冬春季节的严重缺电问题。在新疆,中国电建完成民丰县低压电入户产品,解决了亚瓦通古孜乡264户、897名维吾尔族牧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使当地彻底告别蜡烛照明的历史。

中国电建,作为电力企业,结合企业自身优势,为贫苦地区十几万百姓点亮了头顶的灯,照亮了生活的路。

建设,架起致富之桥

在剑川县西北部,有一群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所以得名老君山,上脚下的小镇就叫老君山镇。老君山镇背靠青山,出产山货、花土豆、包谷等特产,山上的溪水在山下汇成了一条小河——白石江,从老君山镇前面流过。

不知道什么时候,白石江上出现了一座石拱桥,成为当地百姓出入的要道,每天都有挑着扁担、背着背篓的人在桥上来来往往。慢慢地,扁担、背篓已经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了。出现马车和牛车后,当地人在白石江上又造了一座更宽一点的石桥。马车和牛车慢悠悠地通过石桥把当地的特产拉出去,再拉回当地百姓需要的生活物资。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到了21世纪,已经没有人记得这两座桥修建于何时,周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桥那头连接的小路拓宽为剑川县的交通要道——剑兰公路,背篓、马车已经慢慢成为博物馆的陈列,但桥还是那两座桥,只容得背篓和马车通过的桥。慢慢地,老君山镇就戴上了贫困的帽子。看到外面经济的发展,看到河对面的汽车在奔驰,老君山镇的百姓也着急,当地的特产运不出去、需要的物资拉不进来,怎么办?

后来,中国电建的扶贫工作组来到了这里。在充分了解老君山的历史、现状和当前主要的问题后,投资180万为当地老百姓重新修建设了一座“老君山大桥”。

新桥与老桥

如今,老君山大桥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老君山镇连接外界的通道由窄窄的石桥变成了双向四车道的康庄大道,装满货物的车辆在桥上自由地往来奔驰。这座桥,解开了老君山镇几代人都没解开的发展“死结”,圆了百姓走向美好生活之梦。

“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建在经济形势严峻、自身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地方贫困帮扶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613万元,建成水利、电力、道路、桥梁、教学用房等基础设施产品203个,为多地百姓架起了发家致富之桥。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作为中国水电建设行业的央企,在扶贫开发上发挥自身“电力”与“建设”的优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贫困的百姓送电铺路架桥、发展教育培训,走出了“精准扶贫”的特色之路。根据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要求,中国电建将在“十三五”时期的定点扶贫工作中,以人为本,以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有长远发展的利益问题为关键,积极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推进贫困县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