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为郑州航空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增添活力

发布时间:2018-08-03 作者: 来源: 【字号:

一项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新和技术成果就能破解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创优创效。
    华中分企业郑州航空港区基础设施产品指挥部在华中分企业统一安排部署下,从产品开工伊始,就把技术创新和“四新”应用作为首要工作抓好,成立了技术创新组织小组,在二、三标总承包部和工程处组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和QC小组,引领广大职工技术创新,解决施工难题,提升队伍素质,助推产品履约、提质增效,为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活力。
    充满活力的职工创新平台
    郑州航空港基础设施二、三标段产品主要包括道路(含雨、污水及再生水)、电力土建排管(含景观照明)、道路绿化、通信管道、桥涵、隧道、水系等基础设施,施工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07.4亿元。产品施工点多、面广、线长,包含的专业技术多,工艺控制标准高,如何提质增效,更快更好地做好产品,这是指挥部干部职工共同思考的课题。“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我们必须以一流的技术建造精品工程,在港区树立和维护‘中国电建’的品牌和形象。”这是企业副总经济师、华中分企业副总经理兼港区产品指挥部指挥长刘英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6年4月15日,港区基础设施产品开工,同年8月,指挥部成立了技术创新组织小组,技术骨干作为技术带头人组织实施,编写了技术创新工作方案,对港区产品创新工作做出安排。8月19日,指挥部结合产品特点,在三标第三工程处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组织制定创新工作室前期策划方案,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基本任务及经费管理、表彰奖励办法;配备了活动场所和专业技术资料、网络、电脑等设备器材,用于创新工作室学习研讨、制作创新模型平台、创新实践和成果荣誉展示;规定每月召开创新课题研讨会,总结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根据工程进展提出新的创新课题。
    同时,在二、三标总承包部和各工程处按照员工愿望命名成立了逐梦、探索、攻坚、远航、先锋、睿智等15个QC小组,集聚起职工创新的“星星之火”,搭建职工“群创”平台。为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指挥部以“履约创效、岗位出彩”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聚焦施工重难点问题,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用激励机制引导职工创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习交流,上下联动,动脑筋想办法,人人争当创新能手,技术创新让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充满活力。
    创新驱动小智慧解决大难题
    2017年6月,在港区园博园配套设施产品郑港十一路、仓储二街绿化施工和今年5月港区11个地铁站及城际线施工范围苗木移栽中,技术人员采取带土球移植、草绳干保湿、喷施抗蒸腾剂、种植土改良、施用生根粉、搭设遮阳棚、安装微喷、输液促活等技术,保证了工期,解决了高温下反季节栽植不易成活的难题,苗木成活率从81.6%提高到93.8%。
在港区南水北调绿化园路和广场硬质铺装施工中,技术人员经过综合分析和调研,采用改性环氧树脂与碎石配比形成胶筑石新型材料替代传统透水混凝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透水混凝土表面石子易脱落、耐久性差的问题,提高了透水性混凝土一次浇筑合格率,增加了路面强度和观赏价值。
    在110千伏高压入地管廊施工中,由于管廊埋深较大,地下水产生的渗透压较强,技术人员改进技术,将砂浆中加入新型斥水材料合金粉,涂到管廊四周,形成2公分厚的防水层,解决了地下水渗透进入管廊的技术难题。
    职工创新工作室和QC小组还汲取日常生活经验和启发,一个个小建议、小改造,解决了施工中的大问题。
    利用塑料薄膜轻薄不渗漏的性质,在树坑底部铺上可降解塑料薄膜,形成盆式容器,保证了苗木有效吸收浇灌水和后期补充营养,解决了砂质土不存水,苗木不易成活的难题。在雨水管渠浇筑施工中,改进浇筑辅助工具,用反铲配合溜槽入仓,将每仓浇筑时间由5.78小时减少到2.8小时,解决了雨水管渠较薄,浇筑时间长易形成冷缝,发生渗水,造成道路沉陷的质量问题,提高了工效。为加快新苑110千伏输电线路灌注桩钢筋笼施工进度,技术人员提出人工结合卷扬机制作钢筋笼的施工方法。实施后,只需2个人配合卷扬机每15分钟就可以制作出一个19米长的钢筋笼,而传统人工制作钢筋笼需要6个人一天只能制作3个钢筋笼,技术改进后制作出的钢筋笼钢筋间距精度更高、强度和工艺更好。
    并且,投入环保型沥青拌合站,安装除尘装置,收集和处理沥青混凝土拌合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达到国家标准;在梅河干流水系治理中,在渠底和两侧铺设加筋麦克垫,有效起到加筋反滤作用;应用二维码技术解决了再现制度措施和交底难题;使用开沟机挖树坑,提高了绿化栽植效率。
    港区基础设施产品开工两年多,职工创新工作室和QC小组已完成34个课题研究,涵盖绿化、道路、桥梁、水系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其中2项获得国家级专利,12项获得国家、省部级一、二等奖项,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潜能。这些金点子、小创新和“四新”应用,保证了产品安全、规范履约和各节点目标、年度任务的完成,实实在在为企业提质增效。多次获得港区管委会、建设局、环保局及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和表彰奖励,在港区树立了“中国电建”的良好企业形象。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队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指挥部以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调动和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和QC小组的创新优势,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队伍,为企业发展和港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结合港区产品人员结构情况,指挥部建立了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信息库,通过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内培外训,专题研讨会、组织技术人员考试、考核述职、网络交流,以及设置图书阅览室等措施,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传帮带链条;通过举办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专家评审会,让技术人员与专家交流学习,积累经验,开阔眼界,提高队伍技术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每次参加技术培训和创新产品讨论,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我都能学到新知识,很长见识。”创新工作室成员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让港区建设充满活力,大家的金点子、小发明也让指挥部朝气蓬勃。”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说。
    为提高技术人员现场实操水平,指挥部在港区产品推行“首件认可、样板引路”,从开工到目前已完成65个样板段,并通过展板将每道工序详细展出,引领、锻炼和提高了队伍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施工能力,发散创新思维,推动广大员工践行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并且举办现场观摩会,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学习,物流三街和仓储五街道路工程成为港区的样板工程,被管委会和业主、监理等单位组织观摩学习,对外展示了“中国电建”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建股份企业工程管理部副主任李福生到港区产品调研时对工程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建设给予高度评价,感慨道:“你们做到了平凡的工作认真做。”指挥部就是这样对工作精雕细琢,以“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建造出今天让港区政府信服,让港区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推动了港区建设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创新无止境。指挥部将继续秉承“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更好地履行港区建设的重要使命为目标,引领广大员工践行工匠精神,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参与港区建设,不断推陈出新,用“中国电建”和“电建路桥”品牌在郑州航空港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大港区再立新功,为中原崛起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