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大顶管诞生的背后——郑州港区基础设施产品新苑线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纪实

发布时间:2019-05-10 作者:姜伟伟 来源:华中分企业 【字号:

在郑州航空港会展路西侧,蜿蜒着一条巨型的“电缆”,它的外皮是由混凝土浇筑成型,内部则是有110千伏高压电流穿堂而过,在它的带动下,作为郑州市第三个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的郑州高铁南站可以高速运转,而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的通讯信息则能够辐射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就是这样一条至关重要的“电缆”,其中包含464米顶管施工,最大顶管直径可达4.14米,创造了河南之最。在港区管委会的信任和重托下,由华中分企业郑州航空港基础设施产品来重点锻造,于是新苑线产品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顶管施工作业面迅速开展、如火如荼。

打开新局面 大干热火朝天

新苑线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是郑州航空港区基础设施产品建设中,从道路、桥梁、绿化、水环境治理等开拓出新增地下工程产品,其先进的装配式电力管廊工程特点是补齐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的有效途径。

地下管廊从新苑110千伏变电站输出,途径多条已建或在建道路,中间错综复杂,相互交叉,从深基坑开挖到顶管施工设计,专项施工评审方案评审频率高达7次,产品部通过参考国内装配式电力管廊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聘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结合新苑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特点,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针对施工过程出现疑点、难点,产品部不断加强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注意事项;组织开展方案技术交底,下发到现场管理人员及作业队,不断通过现场生产实践,继续完善实施方案;同时与相应材料供应商协商,要求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通过多方积极协调与沟通,新苑线工程上手迅速,大干热火朝天,初期每天土方开挖量高达5000多方。

流水般的施工难点 铁打一样的产品团队

当产品雄心勃勃、一路高歌迈进的时候,逐渐发现这个巨型“电缆”继续开展施工是个“蜀道难”般的难题,一个接一个不可控的施工难点如流水般不断涌现,羁绊住了产品奋进的脚步,让人寸步难行。

扬尘管控严,新苑输电线路工程主体工程施工以土石方作业为主,但受重污染天气管控要求,除重大民生工程外,其余工程在管控期间均不得动土施工。对于产品顶管和旋喷桩这种需连续作业的工序,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工,将会造成巨大影响。

征拆问题多,在部分施工范围内存在当地村民临时简棚、民房、高压线杆、苗圃等附属物,并未拆迁,不具备施工条件;当地种植地,还未征地,无法进场施工;因为交叉作业繁多,常常还受到其他施工方的阻拦。

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该工程设计基坑较深,地下水丰富,开挖土方大且施工地段以粉质黏土、沙质土为主,主体结构建造及防水标准要求高,同时涉及到商登高速下穿施工,实属难题。

施工工期紧、任务重,新苑线作为高铁南站和移动大数据的供电线路,直接制约着高铁南站联调联试。为此产品主抓重点,积极加强与业主单位及其他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加快征迁速度,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制定节点目标及考核奖罚措施,全力推进施工进度;以科研技术为支撑,聘请海外顶管专家优化施工组织,同时加大现场资源投入,以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全力以赴施工,突出重围,在关键施工节点时刻,缔造了顶管施工一天顶进42.5米最高记录,12天成功实现商登高速隧道下穿,提前3天完成郑州市市委、港区管委会及建设局定下的节点目标。

工程推进 科技创新是关键

新苑输电线路工程通过了严峻的锻炼和考验,在施工过程中历经大浪淘沙,闪现出一批善于钻研,实力过硬的技术型人才,他们热烈探讨,多方引领,最终确定成立“装配式电力管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科研攻关小组,其中工程处处长郭文峰担任组长,总工张玉波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有李云雷、崔健、史宏伟等,正是这些人员的不断探索研究,才能取得累累科研硕果

新苑输电线路工程全长3975米,其中3500米明挖段采用预制装配式设计,预制管廊外部尺寸高度3.17米、宽度3.06米,单节长度2.0米,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防水等级P8,单节管廊钢筋用量971千克、混凝土方量7.1立方米,总重量约18吨,为企业国内首项地下管廊施工。

管廊预制则采用工厂化集中生产,工厂内设置原材料存放区、钢筋笼加工区、预制工艺成型区、成品养护存放区等作业区域。管节预制采用定制钢模具现浇成型工艺,全程采取精密化施工,通过台座与模具分离式设计,实现了预制管廊移位吊运前原位养护等时期的定型模具周转使用率,提高了工效。

管廊装配完成后的防水工程,也是打造“精品管廊”的重要保障。其中管廊外防水引进使用的“混凝土防水抗冻合金粉”材料,是一种优良的砂浆混凝土憎水添加剂,更是河南省住建厅推广新产品。

突出的预制装配创新亮点,正是为新苑输电线路工程提供有力保障的核心力量,为工程推进保驾护航。

小史的“责任田”

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新苑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西气东输段顶管顺利贯通,关键时期,产品第三工程处对全体参战人员进行工作面责任分工,而作为技术部主任的史红伟,则顺利分到了属于自己的“责任田”。

“作为产品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撰写者,相对来说,对工艺流程规范、图纸比较熟悉,因此被委派到现场管理该段施工。同时我们都签订了责任状,切切实实履行责任,不能有一点松懈”。

史红伟,2016年新分的大学生,经过3年现场的磨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专业技术岗位能手。皮肤黝黑是他作为现场管理人员的标配,但是佩戴的眼镜则衬托出了他较强的专业性。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我每天白班夜班来回倒,每天几乎都是算着小时促生产,隧道终于顺利下了机头,开始对机头调试,但由于前期工人对机头部分桩头破除不到位,导致机头顶进困难,安排了4个工人破除了2天也没解决,无疑桩头破除成了机头顺利顶进的一到绊脚石,为了顺利顶进,我自己提着风镐,带着一个工人边凿边清,因为地处流沙段,凿除确实很困难,但很快我们也找了方法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泛起得太快,导致凿起困难,发现这一问题,我们先排水,清泥,后凿除,终于在顶进前凿除完成,虽说手上都是血泡,但还好没影响工期。”

看到史红伟坚定的眼神,可以感受到其他一样努力开拓奋进的产品职工,他们睿智进取,不怕苦不怕累,满满的一腔热血和责任心为的是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历经各项艰难困苦,这条巨型“电缆”终于顺利诞生,5月2日,郑州航空港产品新苑线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下穿商登高速顶管顺利贯通。

良好的履约能力是保障郑州航空港基础设施三标产品在港区继续深耕细作的首要前提,过硬的工作作风则是产品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坚固磐石。郑州航空港基础设施三标产品将一鼓作气,继续加快施工脚步,勇往直前,为郑州航空港区做出更好的贡献。

20190508顶管电缆支架安装摄影姜伟伟.jpg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