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之上,向顶推宣战—写在建(个)元高速公路百米高墩钢混组合梁顶推施工之际

发布时间:2019-10-29 作者:何斌 来源: 【字号:

    10月,是举国欢庆的月份。绵延的哀牢山下南麓,一群身着蓝色工装的电建职工正在以饱满的热情筑梦滇南。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环顾四野,鲜花盛开,草木葱茏,风轻云淡。山上的树木早已褪去了淡淡的嫩芽,变幻出一幅幅节日的盛装;在高山峡谷间,两千多名工程建设者,正忙碌着架桥铺路,掘进隧道,翘首迎接着工程建设的里程碑——包家庄特大桥百米高墩第一节段顶推。

    大道通途连真情

    2018年5月,当中国电建的挖掘机第一次开进樊家庄村,村口的“议事厅”便热闹起来,依稀记得一位当地老人曾说,这个地方过去马帮盛行,跑马帮苦来的钱便盖起来村子里一栋栋气派的老房子,如今只剩下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依旧守着四百余年的深墙大院,静谧的村子里,宽阔的天井中,白云悠悠,蓝天依旧。

    2018年春节,福家营村的老何开着小汽车从工地的水泥路走过,映入他眼帘的一个又一个桥梁墩柱耸入云霄,直指天际。这条路他每天回家都要路过,也是村里里面三分之一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记得建设之初,这条施工道路可没少花心思。在服务施工的同时,既要少占耕地,又要兼顾村民出行。在利益与利民的选择中,中国电建的建设者选择了后者。把紧邻村子的施工道路与村村通道路进行了无缝对接,同时把入村的道路进行了混凝土硬化。与此同时,产品部积极吸纳当地的青壮年劳动力,补充到工程建设的各个岗位,老何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一名平板车司机。

    除此以外,产品部每逢传统节日,便不忘走访慰问当地福利院、福家营村小学、老红军等,发挥这中央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敬老爱幼,帮扶贫弱,不忘历史。

    把青春挥洒在哀牢山下

    今年8月份,现场工程师陈谨还在家休护理假,恰逢产品顶推平台建设的关键时间,钢箱梁进场拼装的时日所剩不多,备战工作异常紧迫,于是他便匆忙结束了假期,返回了工作岗位。陈谨的妻子也是一名电建职工,参与了郑州陇海快速路的工程建设,该工程也为企业争得了国家优质工程奖,作为电建人,她深深地明白丈夫对于工程建设的这份情感和热爱。临行前,她给陈谨发了一条微信:“等孩子半岁了,我带着孩子一起去工地看你”。

   而今,巍峨的顶推平台伫立在山头,陈谨依旧为现场施工组织和技术服务忙碌着。“这个便道口缺少一个转弯提示!”、“钢箱梁拼装预验收工作定在明天上午9:00。”、“钢箱梁箱室内焊接通风排烟要及时!”……一天下来,满身疲惫的他回到宿舍,还不忘整理一天的施工记录,核对当天的施工计划,安排第二天的技术工作。正是像他这样一个个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团队,才保证了计划目标的落地实施。就像陈谨说的那样,“每每想起胖嘟嘟的儿子,浑身就来了劲儿。”

    苍茫的夜空中,一个个悬挂在高空塔吊上的大灯,显得异常温暖。夜色中,纷繁的世界缓缓地沉入梦乡,灯火通明的顶推平台上,依然活跃着年轻的工程技术员们不知疲倦的身姿。他们耐心地向施工班组传递着工艺的要领,精雕细琢地修正过程中的每一道环节。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埋头苦干,只为在工艺上精益求精。他们挥舞着青春的荣耀,用双手创造了一片天地,也让这座工程在潜移默化中赋予了他们不懈奋斗的动力……

    几度春秋,几度风雨,当眉宇间褪去岁月的最后一抹稚嫩,当白皙的肤色已然熬成了朝阳般的金黄,年轻而质朴的技术员们却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建筑最美桥梁”的梦想,把青春挥洒在哀牢山下。韶华如白驹过隙,他们从不言悔。

    “钢铁交响曲”的动人音符

    伟大的胜利总是由无数精彩的瞬间交织而成,这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总会让我们辗转难眠、内心激动。包家庄特大桥的钢箱梁每个节段运输长度12米,高度3.5米,为了确保安全运输,需要在装车和拼装两个环节将硕大的钢梁“翻两次身”。从吊点的布置,到胎具的设计,焊接、穿索、扣环、置换、翻身、固定,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只有当重达40吨的钢梁稳稳地放置在拼装胎架上,吊装师傅才能长长的舒一口气。然而,这只是“钢铁交响曲”的第一步,接下来拼装班组还要将钢梁进行精确定位、对接、锁定,笨重的钢铁在他们的手中瞬间变得温顺起来,或许只有经年累月的“相濡以沫”,才能打造出今日的这份默契。落日西沉,这时候焊接班组登场了,只见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焊枪,全幅武装的蹲立在焊缝的一端,防风布遮住了他们的身影,却只见一道道的焊花飞舞四溅,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胜似夜间星空中的无数美景。地面飞溅的滴滴焊花,犹如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动人音符,萦绕在我们的耳畔,缤纷了我们的眼球。

    通常焊接工作要连续持续十几个小时,长时间的蹲立,他们的身影仿佛早已同钢梁融为一体,牢牢地刻在了工程人的心底。夜色渐浓,当焊接工人洗掉一身的疲惫回到宿舍,殊不知此时正悄悄地进行着一场“考试”。检测工程师身着防护服爬上钢梁,逐一用射线对焊缝进行精确检测,当检测结果从现场传来,“所有焊缝检测合格!”他们才能安然入睡。

   梦想就如同那黑夜中彻夜不眠的点点灯火,聚焦着所有人的希望,把一道道工序像串音符一样,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曲子。即使随着岁月的流逝,曲子依然悦耳动人。

    “推”出来的大效益

    包家庄特大桥全长1006米,桥梁墩柱最高达125.5米,跨越个旧市包家庄大沟,如何将钢梁搬运上桥,便成了工程师们绕不开的话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电建的工程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无导梁步履式多点连续顶推技术”。

    众所周知,顶推技术是目前国内解决跨江跨河和深谷地形的利好方案,但是要想跨过70米跨度的桥墩,就务必要在钢梁前端增加一节近50米的钢导梁。它就好比钢梁伸出去的一只手,在顶推的过程中可以提前搭在前方的墩柱,能够确保施工安全。但是,重达一百多吨的钢梁需要在顶推结束后拆除。一方面,高空拆除钢导梁有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钢导梁拆除后就彻底“退役”了,变成废铁一堆。如何既保证安全顶推,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再一次成了工程师们聚焦的焦点。

    就在此时,产品技术团队大胆地提出了“无导梁顶推施工技术”。把50米的钢导梁去掉,直接利用钢箱梁自身刚度代替钢导梁。同时把第一、第二跨的桥面板也整个去掉,以减轻钢主梁的重量,这样一个利用钢主梁代替钢导梁的方案便诞生了。说干就干,一个由懂设计、擅施工、熟监控的技术团队便应运而生。单此一项技术方案优化就可节约施工成本四百余万元。

    清华、同济等高校也作为科研联盟,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来,为本产品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服务。经过反复的理论计算、工况分析、试验模拟、专家论证,为钢梁的安全顶推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装备筑峡谷长龙

    包家庄特大桥主梁为窄箱室钢混组合梁,采用的顶推法成桥。施工前,需要在钢梁底部布置28台套600吨千斤顶。工人师傅开玩笑的称呼其为“大力神”。这些大力神由14个控制系统进行精密控制,再由1套总控系统进行中枢控制。当工程师启动操作按钮,这些千斤顶便一起发力,按照既定的路径以10cm/min的速度缓缓向前移动,从而把巨大的钢梁搬运至高高的桥墩上。

    现场设备经理余金辉对待这些“大力神”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些智能装备已经跟随他走过了港珠澳大桥、平潭海峡大桥、沪通长江大桥多个工地,见证了跨越江海的奇迹。走到哪里,这些宝贝都会成为明星。这些设备均来自武汉光谷的一家民营装备企业——合建卡特,他们曾为中国桥梁事业提供了大量的智能装备和搬运设备。正是像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走在自主创新的大路上,才使得中国由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而今,中国电建发挥专业优势,再一次用这些智能装备在滇南峡谷筑起了高架长龙,共同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红河通途。

    红河州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是云南省红河州南部高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建设对于深入贯彻实施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桥头堡战略”的指示精神,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对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加快区域资源开发和国际能源合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应对自然灾害、国防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意义重大。

产品作为继京沪高铁之后又一座里程碑式工程,担负着电建集团转型升级责任和使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本产品将为企业培养一批大型产品高端管理人才和专家型技术人才,在长大隧道、大跨度特殊桥梁及高墩施工方面收获业绩,在山区复杂环境大型公路产品建造技术管理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