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入商海击长空

发布时间:2010-10-11 作者:杨长满 杨光焕 来源:《劳动时报》 【字号:
    汤明,1964年生于贵州思南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基础设施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企业总经理、同时兼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铁道学会理事、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发表过《企业成长的四维理论》等多篇论著,主要成果为:企业成长理论、基本建设经济。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企业在汤明就任期间荣膺“2009中国建筑100强”,企业资产翻了好几翻。与此同时,汤明本人也荣获了“2009中国建筑业十大领军人物”和“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

       投身商海显身手  专研学术谱新章
     记 者:汤总您好!很荣幸请到您作为我刊本期“迎接机遇与挑战——经济人物访谈录”访谈嘉宾。据记者所知,大学毕业后您先后工作于铁道部第五工程局、广东省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企业和广东省建委等单位。可您却放弃“金饭碗”投身商海,这是为什么呢?
    汤  明:曾国藩有句名言:“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所利而成者居其半。” 我从来不否认自己当年的下海动机,“仕闻利就商”,从商就是为了获利。
    1992年,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在中国掀起下海热潮,不少主流精英下海创业,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篇章,造就了改革开放激荡中国30年的一批批创业先锋式人物。置身于当时那个处处涌动着滚滚春潮的时代,凭借对国家经济形势和建筑行业的敏锐感知,我果断地放弃了手中的 “金饭碗”,投身商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急转弯”。事实证明,这次转弯在带给我丰厚回报的同时,也为我后来的人生开启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记 者:在经商成功时,您放弃优厚的生活条件,回学校开始潜心学术;可是正当学术开展得如日中天之时,您又回归到企业。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做出这一系列的转变,当时您又是怎么想的呢?
    汤  明:我从1994年开始创业,曾担任过多家国有和私营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商海中的几多沉浮,几多酸甜苦辣,大喜大悲,一夜暴富、一夜赤贫,多少从市井和田坎上走出来的私营企业家跌宕起伏的故事在我身边不断演义,颇多感慨,颇多忧伤。
    在中国,红红火火两三年的流星民营企业太多,昙花一现般地迅速从辉煌走向衰落,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匆”,乱哄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如同妇产科与火葬场生意都很好一样,就象用计划生育等高压手段也压不住,用长生不老炼丹之术也无回天之力一样,可谓天命不可违。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从中国转型时期经济舞台上光怪离奇的企业、人生悲喜剧来看,如此重要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现象太值得研究了。于是,我带着好奇和困惑,尊“富而好学、富而好礼”之古训,考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专业博士,师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冯之浚先生,专心四年潜心净读,寻求理论的升华,力求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之间,建造一个沟通的桥梁。
    记者:多年来,在企业发展方面您不仅有实战经验,理论方面更是深有造诣,您的理论成果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汤  明:2000年,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轮转型时期的私营企业成长》中,首次对转型时期的私营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2002年,我在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上把社会学、道学思想引入企业成长研究领域,撰写了《企业成长的四维理论》。2007年《企业成长的思维理论》一书正式出版,书中全面分析了影响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一个分析企业成长的四维理论模型,并给出了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模型变化,深入论述了真正成功的企业需要经历的成长历程,并对企业家的成长过程和心态、行为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用切身的体会和理论,对中国现行制度条件下民族企业如何办好、民族企业家如何健康成长,指出了一个基本的方向。
    在这期间,我不断从实践中提炼和思索,先后发表了《战略研究与中国发展》(合著)、《依靠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国力》、《科学与技术管理》、《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几个关系问题》、《论信仰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创新刍议》、《科学与技术管理》、《对发展非水电事业的思考》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企业非水电建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等主要作品,对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内在规律作出新的诠释和科学总结,为企业成长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
    记  者:您的论著《企业成长的四维理论》使“企业到底如何实现成长,如何才能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这一世界性世界难题取得了理论突破,可否简单介绍一下?
    汤  明:《企业成长的四维理论》首次在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上把社会学、道学思想引入企业成长研究领域,从道学关于人的构成的三部分即有形体、智力体和精神体出发,分析构成社会的物质、制度和宗教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推演出企业是由资源层、制度层和文化层构成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是在资源轴、制度轴和文化轴三维空间共同作用下实现成长,加入动态的成长轴后,便构成企业成长的四维理论模型。一个企业只有从资源层、制度层上升至文化层,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书中还首次对企业家的成长过程和心态、行为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为其划分了六个不同阶段。最后对企业的资源层、制度层和文化层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
    该书出版后,耶鲁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主动找到我,在他看来,这种在中国土壤中开出的理论之花尤为难能可贵。

    心系家乡谋发展  放眼世界展风姿
    记  者: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企业在您任职期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可见一个企业家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您认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汤  明:企业是企业家为生存、为事业、为理想而构筑的一个事业平台,企业家对企业的舵手,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企业的命运,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要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卡里斯玛型英雄
    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依靠群体,所以人格魅力不可少。明末大儒吕新吾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深沉厚重,魅力十足,这是一等人物;不拘细节,磊落豪雄,实行力超乎众人,这是二等人物;聪明绝顶,辩才无碍,这是三等人物”,作为企业家,必须是一个魅力十足,大智若愚,守中庸之道的仁者。
    2、高超的社会智商
    社会智商是指企业家处理各种矛盾、驾驭各种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中国尤其重要。因为在制度稀缺的情况下,它是决定一切的关键要素。哈耶克(FoAoHayek)对这种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这种能力为“企业家式的能力”,其特征是善于恰当使用自己既有的能力,为之发现获得最佳运用的机会。他认为,在发现自己能力的最佳用途上,人人都应该是企业家。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自己既有的才能、知识、技术等等,而是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将它们转换成“对其他有能力做出回报的人有用的具体的服务”,这正是自由社会的本质之所在。说白了,就是要善于推销自己。
    3、非凡的智力智商
    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人的知识与才能是结合一起的,知识水平的高低表现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渊博的学识能使其高瞻远瞩。在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知识就成为创造商机的关键要素。因此,只有非凡的智力智商的企业家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这里的智力智商是指企业家驾驭多种知识、创造市场、寻找企业发展路径的能力。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有自己特定的发展历史,许多企业家都是因为在短缺市场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而成功的。当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就不知道如何去运作和经营企业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发现和认识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不懂得如何去评价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懂得科学决策的程序,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的战略目标。这种在饱和市场中的困惑,正是企业家缺少这种智力智商的表现。因此,企业家应该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准备,诸如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市场理论、政府理论等,来了解什么是企业、运作规律是什么、竞争力如何提升、风险如何防范以及核心竞争力如何构筑等,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4、包容万物的器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种看法,越有胸襟器度的人将来就会越有成就,相反一个人的胸襟器度越窄,他将来的成就一定很有限。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斤斤计较短暂的利益得失,因而会有更长远的眼光,成功的机会比别人高;有胸襟器度的人,会以诚以宽待人,因而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在商场内,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就是建立成功的基础。
    因此,企业家应该要有政治家的风范,只有非凡的气度,才能纳百川、融大海,听取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批评意见;用各种人才,尤其是那些曾反对过自己,而结果证明他是错误,但却又是人才的人。现在的中国民营企业尤如海边的野树林,虽已成林,但因经受太多的风暴终难长大。
    5、理性地控制欲望
    沃伦o巴非特曾讲过“我的成功并非源与高的智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当代私营企业家大部分出生于五六十年代,他们都经过“红色海洋”的锤炼,就是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也深受这种余波的熏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毛泽东情结”,都想学习毛泽东的成功之道,但他们仅学到毛泽东的“形”并没学到其“神”,因此,在中国就出现了很多“造神运动”的私营企业家。很多企业家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就会盲目冲动,异想天开。比如:1996年《南德世界》,牟其中几年内就要成为世界五百强;巨人集团刚有点发展,就要建亚洲第一大厦;三株在上世纪末要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成为永不日落“生物王国”;亚细亚要在中国建立起“最大的零售企业连锁帝国”等等。所以企业家在经营决策时,一定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切忌主观臆断,盲目冲动只会导致决策的失败。
    6、在商言商的独立人格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只有官员,没有企业家,后者是依附于政府机构。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因为政府垄断和掌握着大量经济资源,官员处于经济生活的中心,因此,企业家总喜欢在政治圈子里转悠,缺乏在商言商的人格,他们一般都很在乎政协委员一类的头衔,他们的大笔捐款捐物的善举,也都是想挤进社会上层的政治企求,因为靠再分配努力比靠创新能得到更大的好处。这就使企业千方百计向政府靠拢,与政府挂钩;而另一方面,政府及其官员也设法拉拢和控制私营企业,因此,一个私营企业一旦有点成绩,其老板就会被称为企业家,就会在政治体系中得到一个位置和一顶帽子,虽然这种的交易成本很低,对双方都有利,但却扼杀了企业的创新精神。所以,私营企业家必须彻底摆脱这种对政治的依附性,完善在商言商的独立人格,使企业在创新中成长。
    7、道统与法统的统一 
    真正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不单是物质和资本的积累,更是一种人力资本的增值、对商道的领悟和潜规则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未来的信心,甚至后者更重要。真正的企业家都必须具备哲学家的思维和政治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符合国家法律规定、股东授权以及员工的理性选择,是企业家组织企业的合法性来源,使其成为组织权力的最高指挥者,而且他必须从事合法性经营,才有法统可言。企业家要通过一种法统的力量,使自己的权威得到充分地体现,才能使组织得以有效的运行。随着企业的成长和规模的扩大,仅有法统是不够的,它只能解决资源层和部分制度层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道统的重要性更在法统之上。道统是企业家思想的精粹,它是从信仰层和部分制度层,通过一种宗教般理念的软力量来组织企业;道统还体现了企业家用自己的行为举止为榜样,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也就是说,企业家用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来组织、影响整个企业,以精神气质立企,这就是道统。企业仅有道统而没有法统,执行缺乏力度,表现为无组织、无效率;仅有法统而无道统的组织,只能成为一个人心涣散,私欲横流的工具,纵有一时的资源优势,必不能久守。无道不久,无道不统。因此,企业家只有使道统和法统得到有机的统一,或者说,在道统的精神理念支撑下,建立起一支法统下完全效忠的团队,那才是企业家素质的最高境界。
    记  者: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您一定很关注贵州经济的发展。您认为,贵州的企业最近几年发展得怎么样?贵州本土企业家如何实现“黔商突围”?
    汤  明:我对贵州企业不是很了解,但是从市场上感觉以及从《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报道来看,贵州茅台企业应该是很不错的企业,从它多年来对质量的坚守和对企业文化价值的塑造角度分析,它应该处于中国优秀企业之列,是贵州企业的标杆。
    关于“黔商突围”,我认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犹如,不论是黑种人抑或白种人都具有人的一般属性一样。人的成长首先是肉体的成长,然后是智力体的成长,最后是灵魂体的成长。企业也一样,只有从资源层、制度层上升至文化层,层层递进,逐步完善,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贵州企业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今天飞速发展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现代企业的要求,的确有很大的差距,严格来讲仍处于资源层和制度层简单粗放的构造阶段,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精神、理念、视角、管理与技巧成长与完善,还远未达到文化层面的建设层次。“黔商突围”所要冲出去的,首先是自己,其次是环境,最后才是文化层面的打造。正视现实,正视自己,是“黔商突围”的前提条件。有了这种精神理念,很多问题的解决就“入道”了。
    记  者:在您对贵州发展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贵州的大山给了我们勇气和灵气,我们千万别回到家乡自负,走出贵州自卑”。可否具体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汤  明:传统的中国社会,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把人们绑扎在一块固定的土地上,而现代社会则是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一种转变。贵州山清水秀,山的雄伟之势和水的奔腾之美,往往把人们局限于一片狭小的天地之中。当我们回到这片熟悉的或被认同的土地上时,往往都会自我感觉良好,而当我们走出贵州走向陌生人社会时,由于我们的见识与对世界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吻合不够而明显感到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进而深感底气不足 。所以我们贵州人应该由山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或兼容或采纳海洋文明的优势,充分发展自己。大山赋予我们的勇气和灵气,不是为了使我们回到大山去自负显摆,去演绎一种以轻浮虚荣紧紧包裹着的本质上落后儒弱的自卑,而是要放飞世界,放飞时代。唯其如是,我们才不会辜负大山的赐予。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