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生命是一条长河,历史也是一条长河,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生命又显得如此渺小。在中国的东北角,有这样一群生命,他们在历史面前十分渺小,但是在自然面前又显示出人性的伟大。他们信仰,他们征服,他们以血成书。这个小部落最终的结局是惨淡的,这群人逐渐被人们所忘记,但是他们给予后人的精神力量,却被历史永远铭记。他们的故事,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缓缓展开。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这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的自白。在这个经常被风雨眷顾的地方,鄂温克家族的许多人会因为寒冷、雷电、狼群等因素失去生命。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怎样的无助和渺小,部落的人们会因恶劣的生存环境丧生,心存敬畏;但是自然又是多么地慷慨大方,部落的人们也会因自然的给予感到快乐,心存尊重。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述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历史的小说,里面的文笔朴实流畅,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是激流中的小船一样,时而翻涌,又时而沉静。它以一个年近九十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口吻自述,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部落民族的兴衰史,并以此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中的额尔古纳河位于中俄边界,鄂温克族住在河的两侧,他们与自然相依为命,却又渴望征服自然。在严寒、饥荒、战乱中,这个民族的人依旧展现出了大爱,与自然的斗争、与日寇的抵抗,即使最后整个民族衰落,却依旧给人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额尔古纳河就像是它们的母亲河一样,养育着一代又一代鄂温克人。如作者所说:“如果说这条河流是掌心的话,那么它的支流就是展开的五指,它们伸向不同的方向,像一道又一道闪电,照亮了我们的生活。”鄂温克民族,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依赖自然,敬畏自然。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以为的征服,也许只是她暂时的放过,我们无尽的索取,最后恶果也只能自食。自然给予我们生命,天地先人在,人因自然生,唯有心存敬畏,方能得以长久。
“那个黑夜不是我的,而是他的!”尼都萨满在面对日寇无理的要求和嘲笑的时候,不惧恐吓。为了反抗日本人的压迫,他以生命跳神。伊万,被日本人放的狗抓伤,被关进牢房鞭笞也不吭一声,最后奋力逃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鄂温克人用自己的不屈向人们展示着这个民族的血性!
我常常思考生命应该如何去衡量?后来,高山告诉我,生命就是巍峨与挺拔,是不惧一切地矗立,是任凭冰霜侵袭也要向上生长的韧劲;大海告诉我,生命就是深沉与宽广,是无论怎样凶猛的鱼类也能将它纳入胸怀;雄鹰告诉我,生命就是挑战与征服,即使身处悬崖,也要有奋力一搏的勇气与信心。
生命本就是火热的,就像鄂温克民族,在冰天雪地之中也会顽强生存,在面对狗熊狼群时也会殊死搏斗,在面临压迫和疾病侵袭之时也会永远满怀希望,心向光明。生命的美丽本就无法言语,是悲戚时还有的希望,是踌躇时还有的坚定,是倦怠时还有的激情……愿你我都是鄂温克族的化身,面对生命充敬畏,面对自然充满尊重,面对人间充满善意。